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展望——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2-25
来源:

2017年12月23日下午,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城市与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展望”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2017学术年会的分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214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个国内著名的地理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等40多人参加了论坛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223221233.jpg

城市与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分论坛现场 

本论坛由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孙威主持,孙威回顾了城市与区域专委会2017年度的专委会主要活动情况,对出席论坛的主要会员作了介绍,并对本次论坛的议程作了说明。

会议议程,首先,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讲话,接着,各位专家代表做主题报告发言。

1740319993808.jpg 

樊杰副理事长讲话发言

樊杰副理事长讲话指出中国的空间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在不断发展,此专业的学术界已经有大量的新面孔、新学员加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的应用正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希望在座的各位会员积极参与、深入学习和研究,成为为中国的地理学研究与应用主要推动者。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做了《幸福宜居新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路径》的专题报告,指出未来的宜居城市应该遵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历史文化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宜居城市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岳静做了《中国对印度关系的地理自信》报告,葛教授从自主尺度、双边尺度、国家尺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印度国家的特点,尤其从地理区位对中国与印度客观自然条件作了说明。判断认为印度虽然某些方面有优势,但从国家层面组织、宗教、言语、民族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劣势,尤其青藏高原形成居高临下态势,中国的自信不言而喻。

中山大学副教授梁育填,做了《全球生产网络的战略思考》研究报告,梁育填副教授详细分析了在当前全球化协作的情况下,世界的主要公共消费产品在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总体情况,并列举了大飞机、苹果手机等厂家进行全球零部件采购配置的基本现实,提出了要重视基于地理区域人文差异形成以产业价值差异分配机制。

东北师范大学王昱副教授做了《区域发展的空间异质性与核心边缘结构》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王昱副教授采用了数据调研、统计、数据建模、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吉林省各个地市的发展状况与省会吉林省长春市的区位关系做了系统分析,对“核心边缘结构”的理论,进行考证,分析认为单纯的理论并不能直接对实际情况形成准确的判断。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威做了《国家战略需求不可或缺的地球科技薄弱学科发展问题》的报告,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与西方国家的理论学术存在差异,中国的地理学理论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判断。

论坛最后,樊杰副理事长等各位专家自由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他专业的人对其认识不一致,本委员会成员有责任推动其不断发展。中国的地理学涉及与自然、人文、空间等各个领域的关系,中国的国情与世界有别,所以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路径自然不同。因此,本委员会成员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这观点应用到地理学学术上也是很切合,本委员会成员要不断探索我们的新发现、新理论、新应用为中国地理空间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