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平安中国蓝皮书:平安京津冀建设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以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报告旨在客观反映京津冀区域平安建设实际情况,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发布会由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公共安全战略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报告首次对京津冀地区平安建设进行系统评估,全面展示了平安京津冀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果,并针对性提出完善建议。
报告的问卷调查共设计108道问题,内容包括个人信息,社区安全,公共空间安全,学校、单位安全和民生安全等5个部分。评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个地区采取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方法抽取了12个市(县、区)100个社区进行调查,最终收回24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100%。
报告显示,2022年平安京津冀建设过程中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最为突出。平安京津冀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但部分指标所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
在安全感方面,报告的调查分析显示,京津冀“安全感”一级指标得分为80.43分,处于“良好”等级,反映出京津冀地区居民单位安全感整体情况较好。在其下设5项二级指标得分结果中,校园安全感指标得分为92.34分,处于优秀等级,总体安全感、单位安全感、社区安全感指标处于良好等级,而公共场所安全感则成为京津冀安全感建设的短板。
报告称,总体而言,2022年平安京津冀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但评估结果也显示,京津冀三地在平安建设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健全治安防控机制、完善联合应急管理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日常民生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公共场所安全感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基于本次京津冀平安建设评估发现的问题,报告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宽社会治理主体的参与途径机制,落实基层重点领域精准化治安防控工作,健全完善京津冀地区协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评估、预防、处置一体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高政府保障民生的工作能力,推进京津冀平安建设保障常态化、一体化,以先进治理模式带动提升居民安全感感知度等方面下功夫,更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平安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