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张古鹏教授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
近日,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战略理论专委会副主任张古鹏教授与其合作者共同完成了一项关于“黄河流域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现状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的“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研究与对策”专题栏目上。该成果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大咨询项目“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发展战略研究”,文章研究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现状,厘清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存在的诸多障碍,并提出了建设黄河流域科创走廊的策略。 -
论建立与发展中国创新战略学学科
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位置。本文分析了中国现有创新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组织体系被边缘化、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自主性等现状。近年来美西方发起的科技战影响了全球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的安全,说明科技创新不仅事关新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还涉及后发国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现有创新理论对此认识不足。本文提出要高度重视建立和发展中国创新战略学学科,并对创新战略学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建议创新战略学要聚焦“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建议在中国学科体系中新增一门一级学科“创新战略学”。 -
美国2025财年研发优先领域及启示
美国2025财年联邦机构研发优先领域备忘录要点及启示 -
袁志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有时难以理出头绪。笔者建议采用5W1H(Who、Where、When、What、Why、How)的方法,从六个角度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基本战略问题,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更好地认清问题的实质。 -
公众科学的困境与超越——以福岛核危机为例
“大科学”时代到来之后,科学研究工作受外界因素影响增大,科研成果的客观性受到怀疑,与科学相关的公共政策也遭遇了合理性危机。为了监督科技精英,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工业国兴起了倡导公众参与知识生产和政策讨论的公众科学运动。但该运动仍然存在公众难以构建假说、公众科研水严低和公众难以保持客观公正态度等三重因境。